目前分類:身心學探討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淺談身心動作(Somatic  Movement)之二  

陳洛葳/Farida

untitledww.bmp  

接下來一個重要的提問是,為什麼身心學除了促進身體健康之外,還能夠幫助個人自我成長呢?

 19世紀中開始,西方哲學界對於「身體」這個概念展開了許多的論辯。受到笛卡兒身心二元論的影響,西方生理學、醫學、心理學長期以來傾向以科學的角度來觀察人體現象,把身體當成一個物體、機器,以科學、理性的方式予以觀察、分析、測量、解剖,其背後的隱含的哲學觀點為「身體心靈二分」,認為所有的學習皆來自於心智而無關乎身體,唯有透過頭腦理性才能探究事物本質、瞭解、控制外在環境,把身體當成是阻礙心智運作的阻礙。然而身心學卻提供了另一個視野,也就是透過第一人稱的角度,來進行內在的反省、覺察,相信身心是息息相關的,身體是活、動態的,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是處在一直不斷地改變與活動的狀態。

Far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淺談身心動作(Somatic  Movement) 之一 

陳洛葳/Farida

      technique_245214232_std.jpg  

人們常問我,我教的『律動靜心』(Somatic Movement Meditation)到底是什麼?簡單的說,是透過動作、舞蹈、接觸等動態的方式,一方面向外溝通表達,啟發創造力,另一方面向內,以連結內在,探索自我。但嚴謹來講,律動靜心課程的基本理念,與課程裡所使用的技巧,基本上來自於西方的身心動作教育(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)。因此,『律動靜心』是根基於「身心學」(Somatics )或所謂「身心動作教育」(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)下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整合身心靈的教學課程。

但身心學(Somatics)到底是什麼?這個名詞在台灣還很陌生,接下來,我會試著用幾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,在學術和專業技巧領域裡,這個學門的哲學與流派發展。

 

Far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