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10121100361.jpg

<城市裡的靜心手札 序文>   陳洛葳 (Farida)

靜心,生命的煉金術   

甚麼是靜心? 簡單來說,就是淨化我們的思維、意識,回到當下,喚醒內在的覺知之光,來到一種與本體(being)合一的狀態。當我們活在頭腦裡,專注在心智上,我們便離開了當下,與本體撕裂二分。而我們要如何從強迫性的思維模式解脫出來呢?一個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將注意力從思維轉到身體,也就是「與內在身體(inner body)連結」---向內觀照身體。而一談到靜心,大部分人直接聯想到的,就是東方的打坐、禪七,以身體的靜止,達到心念的平靜,進而內觀覺察,提升意識。然而,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,滿腦的雜念,滿心的情緒,長時間的靜坐談何容易?

我曾在大學教書,驚訝地發現,如今課堂上的學生已經不再喧鬧交談,也非低頭偷看小說漫畫,而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,無止盡地滑動著。一個人一天的生活所需,甚至情緒需求,可以完全就靠一台電腦 (甚至手機) 來完成。這一代孩子,從小就生活在超快速與高超載的資訊世界裡,對於事物的專注力與耐心降低,人際互動的模式也被虛擬空間所取代。人們與身體的連結,以及對於環境的敏感度大大降低,我們這一代,比過去所有的時代,都更需要靜心,更需要慢下來,回歸自己。

《城市裡的靜心手札》真的是奧修送給現代人的最佳贈禮。在我個人的靜心道路上,以及多年的靜心教學經驗中一再驗證了,從動到靜的靜心方式,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,特別是對於初學者而言。奧修不僅是個開悟者,更是個靜心技巧的發明天才,在他設計的數百種靜心方式當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動態式的,也就是藉由情緒的宣洩,身體的擺動,舞動,呼吸,與聲音的共振等等,來啟動身體的能量,讓推砌的情緒、想法,累積的壓力先拋出來,讓這些原本等待被「完成」的情緒,可以被表達出來,待能量流動開來,淨空身體的空間之後,再來到靜態的部分,靜坐或靜躺。那麼你將很輕易的可以來到內在的寧靜核心,回歸源頭。你會發現,那些被繁忙生活步調、外在事務所影響的情緒與雜念就像是雲朵,遮蔽了天空,而那片朗朗晴空才是我們的自性本質。

事實上,靜心並非僅有在身體「靜態」的時候才發生。靜心的重點不在於身體的姿態,能夠靜靜地坐上多久並不是重點,而是觀照與覺知。因此,當我們在舞蹈、律動、呼吸時,把覺知帶入動作中,如同把光帶進身體裡,透過身體的動,來回到內在的靜。因此,你會在某一個跳舞的瞬間,發現頭腦消失了,自我消失了,彷彿你成為了舞蹈的本身。你會在盡情歌唱的某個片刻,忘記自己,忘記整個世界,彷彿進入了神聖喜悅的源頭。你會在行走於山林間的某個時刻,剎那間與大自然合而為一,成為整體的一部分,如同回到了家。

靜心也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,可以是充滿創造力和遊戲的心情。靜坐很好,也很重要,但不見得要在佛堂裡坐上八小時才能達成,走路,跳舞,唱歌,畫畫,書寫也可以是一種途徑。本書提供了許許多多方式,你可以逐一實驗看看,找到適合自己的,甚至,你也可以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獨特靜心方式。比方,音樂結合自由書寫,舞蹈結合畫畫等等。

對我來說,靜心從來就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,它與宗教無關,也無須冠上靈性成長的神聖目標。它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和自己本質更靠近的渴望。落實在每日行走坐臥之間,讓生命更紮根,每一個當下都更能安然自在。修行,不必然僻靜到深山曠野,市井人世間,凡俗關係裡,無一不是修行場。然而,我們卻有可能「活在這個世界裡,但並不屬於它」。

這裡有個很美的故事。有人問臨濟禪師:「成道之前你在做什麼?」他說:「我通常在砍柴和挑水。」那人又問:「現在你已經成道了,你在做什麼?」他說:「一樣,還是在砍柴和挑水。」他人疑惑問:「那麼成道有什麼意義?你還是做著同樣的事 !」臨濟笑了,他說:「以前我在做這些事,是因為我必須去做,那是一個責任,但現在它成了一種喜悅,表面上看起來一樣,但內在卻改變了。」

這便是生活的藝術,生命的煉金術。外境將隨著內在的蛻變而轉化。任何的靜心技巧也只是一把通往本體的鑰匙,最終,走路也是靜心,吃飯也是靜心,工作也靜心,無入而不自得。至此,所有的靜心的技巧皆可拋棄了,因為你已能與生命合流,將平凡的生活點石成金。

律動靜心/心靈舞蹈/表達性藝術靜心講師  陳洛葳 (Farida)

Faridachen2016@gmail.com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Far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